当前位置: >首页
> 专题集锦 > 清廉兰州

黄河清风·丝路人物 | 马超

兼资文武 雄烈过人

马超(176—222年),字孟起,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)人,马腾之子,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。马超生平,以入蜀为界,形成两个鲜明的段落。前半段,他纵横于凉州、关中,勇武超群,但折戟于曹操;后半段入蜀,他转战汉中、阴平(今陇南文县),敛翮戢翼,得其所终。

马超年轻时以勇健闻名。其早年跟随父亲马腾,单独行动的机会很少。直到建安七年(202年),钟繇任司隶校尉、镇守关中,马腾、韩遂归顺后,马超才被任命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,即钟繇的军事助手。但以情势推理,马超应未到任,因为他真正听从的是其父马腾。在此期间,他曾率军万人,协助钟繇打下河东郡,攻杀了袁绍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。马超第一次独立作战,即有出彩表现,曹操也因此而升其为徐州刺史。这职位对马超而言没有实际意义,因为马超不可能单独去曹营赴任。他还是与父亲一起驻军于马家的根据地三辅。

建安十三年(208年),马腾带领儿子入朝为官,马超以偏将军、都亭侯的身份继领马腾之军,驻守三辅。这是马超真正独立一方的开始。赤壁之战后,曹操派夏侯渊西征汉中,马超觉察到这是曹操的假道灭虢之计,所以他第一个站出来,联合各路大军,请求韩遂支持,共同抗曹。这一举动,历来受到非议。因为此时其父马腾、其弟马休、马铁尚滞留曹营,反曹之举明显是把父亲、弟弟架在火上烤。更有甚者,为拉拢韩遂,让韩遂“以马超为子”。显然,为了根据地,他已经不顾至亲了。

曹操知道“关西兵精悍”,所以,他亲临潼关前线。当曹操刚率军渡过黄河时,马超便率军万余赶到,一时间箭如雨下。曹操只得赶紧乘舟返回。期间,是许褚等人的奋不顾身,才保全了曹操。这是马超征战生涯里特别精彩的片段,能把一代枭雄曹操攻打得如此狼狈,足证马超之勇。正因此,《三国演义》就演绎成“许褚裸衣斗马超”的故事。当然,一次失利吓不倒曹操,他巧设反间计,离间韩遂与马超的关系,致使二人反目。最终,潼关之战的结果是,马超逃奔凉州治府所在地(冀县),韩遂逃回金城(其实是逃到略阳氐人部落中)。

逃回凉州后,马超得到凉州羌人的支援,军力得到有效补充。他艰难攻克冀县(今甘谷县),但由于安抚不当,已经归顺的杨阜再次反水。杨阜联合天水姜隐、赵昂、陇南李俊等继续反抗,且杀了马超家小。此前,曹操已经处死了马腾等人,至此,马超就成了真正的“孤家寡人”。随着夏侯渊兵出陇南,马超自知不敌,不战而退,投奔了西蜀刘备。冀县的三年,是马超生涯中最难堪和被动的时期。

在西蜀,马超共有七年时间。这七年里,其贡献首先是帮助刘备攻下成都。当刘备听到马超来投时,高兴地说:“我得益州矣。”确实,是马超的到来,击垮了刘璋最后的心理防线。刘备因此厚待马超,拜其为左将军。马超入蜀也引起了西蜀第一武将关羽的高度关注。关羽写信问诸葛亮:“超人才可谁比类?”诸葛亮回答:“兼资文武,雄烈过人,一世之杰。”这一问一答,正好反映出马超的军事才华在当时的杰出程度。

刘备和曹操展开了激烈的汉中争夺战。经过四年反复,刘备终于在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夺得了汉中全境,这是西蜀的重大军事胜利。其间确实也有马超的征战功劳。所以,西蜀各路臣子上表,请刘备称号汉中王。有意思的是,在众人签名的劝进表中,马超署名第一。平心而论,在西蜀群臣中,马超无论如何都排不到第一上去,可劝进表中马超的的确确位列第一。这很可能就是马超的投名状。转战半生的他,应该是看透了割据称王的本质,无非就是权势和名位,刘备需要这份名位;同时,马超穷途来奔,寄人篱下,英雄气短,所以有强烈的警惕感、危惧感,于是,在劝进事件上,他最积极,这既是刘备的需要,也可借机表忠心。

章武二年(222年),马超病卒。卒前,他上书给刘备说:“臣门宗二百余口,为孟德所诛略尽。惟有从弟岱,当为微宗血食之继。深托陛下,余无复言。”一门老少两百多口,全被曹操屠戮,剩下的堂弟马岱,希望国家同意由他来继承宗门。这是纵横江湖20余年的老臣的遗言。其功过毁誉或有纷纭,但其所经历的心路艰难,确实值得同情。如果是西蜀统一中国的话,那马超就成了彻彻底底的为革命奉献了全部的英雄。可惜的是,西蜀仅仅偏霸而已。

另外,《三国演义》对马腾、马超都多有美化,马超成了高富帅的、忠肝义胆的军事统帅和英雄。这不尽符合历史事实。(执笔:清辉    编辑:王丽娜)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