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首页
> 专题集锦 > 清廉兰州

黄河清风·丝路人物 | 赵壹

刺世嫉邪 礼县辞赋家

赵壹(122—196年),字元叔,汉阳西县(今甘肃礼县)人。年轻的赵壹体貌俊伟,“身长九尺,美须豪眉”(《后汉书•文苑传》),声若洪钟,气质极佳。但他恃才傲俗,受到乡党严重的排挤和诋毁,差点被处死。赖友人解救后,他作《穷鸟赋》以致意,其中形容“穷鸟”是“毕网加上,机穽在下,前见苍隼,后见驱者,缴弹张右,羿子彀左”,即上下、前后、左右均危机重重、无路可走,这反映出他在当时几于窒息的困窘处境。这固然主要是东汉后期政治昏暗、寒士进阶无门的现实所致,但也与赵壹恃才耿介、轻俗傲世的性格有关。

最能够反映赵壹这一性格特点的,是其《刺世嫉邪赋》。题为“刺世嫉邪”,就能反映出赵壹心中的极度不满和愤慨。他说当时的士风是“佞诌日炽”“舐痔结驷”,尤其“舐痔”一词,是最强烈的讽刺!而他自己,虽满腹经纶,可是“文籍虽满腹,不如一囊钱”,终究还是敌不过人家的钱多。所以,他特别不想生活在那个时代,“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,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”。对于这样一位才识俱佳而生性孤傲的士人来说,其生存状态令人痛心,也应当是东汉后期士大夫的普遍处境。

度过了艰困的青年后,中年的赵壹终于获得了汉阳郡(今天水)上计吏的职位。依其才华和影响,这是一个有可能带来前途的机会,可是,赵壹的性格就是不拐弯,无论何处,都要保持自己傲岸不群。他去洛阳上计(汇报),司徒(即宰相)袁滂统一接见上计吏,当其他上计吏都跪成一片时,只有赵壹傲岸地屹立在庭里,气宇昂然。袁滂单独与赵壹交谈后,得知其才,交口称赞,只不过袁滂似乎没有荐举赵壹的意愿。或许,袁滂知道赵壹是个优秀的人才,只不过可能不是官场里的优秀人才,所以他不予推荐。

建宁元年(168年),皇甫规任弘农太守。赵壹从洛阳返回天水时,顺道去拜访皇甫规。皇甫规是名将,誉满政坛,赵壹拜访同乡,完全可以理解。可是,由于门卫没有立即给皇甫规通报,估计是赵壹觉得门卫怠慢或者低看了自己,所以他敏感地转身离开了。皇甫规知情后,赶紧修书一封,派人去追。但赵壹还是赵壹,傲岸的个性始终不改。他也修书一封,表达了景仰之情,但目下“膝炙坏溃”,腿脚不好,不便行路,只能等待下次再来拜访您啦!

在袁滂、皇甫规等要员名人的称誉之下,赵壹声名鹊起,地方州府、中央公府都邀请赵壹出仕,“十辟公府”,但他全都婉拒,终其一生,不过一郡小吏而已。其耀眼的才华和潦倒的身世,不由得人去感慨。我们以为,像赵壹这样才识兼具之人,理应该得到较好的尊重,因为这是中国生生不息的“学而优则仕”的传统,所以,我们欣赏其才,同情其遭遇;但是,傲岸之度和决绝之气在赵壹身上还是偏重了一些,所谓“人不可有傲气,但不可无傲骨”,过于敏感地傲岸,似可不必。

就其文学才华而言,赵壹的诗、赋都产生了较大影响,尤其是《刺世嫉邪赋》,在赋史上影响极大。可以说,赵壹与略早的王符、同期的张芝,都是陇籍士大夫走向主流文化界并占据高地的代表,他们与皇甫规、张奂、段颎之军事代表一样,都彰显了此期陇右文化的高度。(执笔:清辉    编辑:王丽娜)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