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首页 > 廉政要闻

黄河清风·丝路人物 | 傅祗

才识明练 上下雍穆

傅祗(245—312年),字子庄,北地泥阳(今甘肃宁县)人,傅嘏之子。傅祗出身名门,早年即以“才识明练”而闻名。其父傅嘏为司马氏腹心,傅祗也必然是司马氏的后备军了。所以,当西晋建立时,年刚弱冠的傅祗即初仕为太子舍人。这是司马炎对傅嘏、傅祗父子的高度信任,毕竟,谁会安排一个不可靠的人去陪太子呢?

此后,傅祗历任散骑黄门郎、荥阳太守、廷尉、左将军等职。晋武帝卒,惠帝即位,杨骏执政。为了收拢人心,杨骏大封官爵。对此,傅祗进言:“先帝尸骨未寒,就已经开始加官进爵,我闻所未闻。”杨骏是何许人?杨骏是惠帝外公,妥妥的外戚,权倾朝野。傅祗敢于这样针对杨骏,可谓是北地傅氏子弟的一贯风格。还好,杨骏并未芥蒂,升傅祗为侍中。侍中具有参政权,形同宰相。其时傅祗46岁。

在贾南风等诛除杨骏的过程中,傅祗的所作所为十分微妙。贾南风是惠帝皇后,也是史上有名的荒后。惠帝不惠,贾南风欲控制朝政,首先得扳倒杨骏。她调楚王司马玮带军入朝,借刀杀人。司马玮入朝,意味着臭名昭著的“八王之乱”已启祸端。当司马玮已经控制了杨骏府、内外不通时,傅祗却正在陪同杨骏办公在座。形势危急,傅祗借口说,要去皇宫探听一下消息。这个借口十分巧妙,因为他是侍中,是近臣,可以出入宫禁,否则很难脱身。当晚,司马玮发动政变,诛除了杨骏集团。政变之后,傅祗升任司隶校尉。这一职位不仅可以督司百僚,还有参政权,傅氏子弟中的傅玄、傅咸都曾做过。傅家人比较耿直,适合做这个官职。

元康六年(296年),氐人齐万年在关中自号称帝,关陇骚动。西晋朝廷委任傅祗为安西军司,率夏侯骏等去讨伐。四年后,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,剪除贾南风集团,大杀朝臣,大肆封官许愿,西晋混乱无序、唯力是视的“八王之乱”进入了最严酷的阶段。由此引起中原板荡、五胡乱华,以及随之而来的史上规模最大的北人南渡——“永嘉南渡”。可以说,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、最黑暗的段落之一。此时傅祗是朝廷最具声望的老臣之一,司马伦极尽拉拢之能事,以傅祗为实权宰相中书监。傅祗以疾病为由拒绝,但司马伦让人车载傅祗就职,“舆祗就职”。他想躲也躲不开。“八王之乱”毫无正义可言,它就像一个染缸,为臣者明知会被染色,但却根本无法拒绝,就如傅祗,哪怕你想归隐田间,司马伦都会认为你是消极抵触。所以,他只能出任这个名义上的中书监了。

此后,在成都王司马颖、东海王司马越接替执政时,傅祗先后任尚书右仆射、中书监、司徒等职,位居百揆之首。司马越的专权和滥杀引起了各路声讨,石勒又纵横冲荡于河北一带,司马越遂带军去征讨石勒。傅祗对司马越素来不满,他声望较高,于是趁机联合苟晞,声讨司马越。其实,这时还有山西的乞活大军以及匈奴人刘渊、刘聪的势力,可以看出,泱泱中原已经完全变成了各方力量的角斗场。自汉朝以来培植的华夏正朔和中原文化,几乎荡然丧尽矣。中原汉族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,才开启了艰难而悲壮的南渡之旅。

就在傅祗与苟晞联合声讨司马越之时,司马越病卒,石勒截杀了西晋最后一支主力军,匈奴刘聪趁虚而入洛阳,俘虏了晋怀帝,西晋政权在北中国的统治彻底宣告结束。年届七旬的傅祗,还身在行营,依然“尚思为国戍轮台”。可面临着国将不国、山河破碎,他悲愤交加,衰弱的病体再也支撑不起复国的雄心,国步艰难中,他憾恨离世。

卒前,他手书给儿子,认为自己“义诚不终”,“辞旨深切,览者莫不感激慷慨”。大概傅祗认为,自己在“八王之乱”中的所作所为不完全符合忠诚与大义,所以他于心有愧,于国有愧。这是一位为国奋斗终生的士大夫给自己的否定性评价,令人无限感慨。在“八王之乱”的染缸里,哪一位人臣能独善其身?深陷其中的傅祗,极力缝合着跋扈将军和衰弱国主之间的裂痕,其效果,史书说是“上下雍穆”,虽有夸饰之嫌,但至少傅祗是尽力了。俗云:“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。”“八王之乱”已然耗尽了西晋的生力,在宗王摆布下的傅祗又如何能嘘枯吹生、挽起沉疴?(执笔:清辉    编辑:王丽娜)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