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首页
> 廉政教育 > 廉政文化

如果不能以身作则,就难以让人信服


【每日箴言】

“耳聒义方之灌,若罔闻知,睹一行之善,而心中惕然者,身教亲于言教也”。

——清·魏源《默觚·学篇》

【深意浅说】

大意是说,对一个人整天讲大道理,他一点也听不进去;亲眼看到别人做好事,他会立刻引起重视。对于官员来说,以身作则起到的表率作用,远远大于空洞的说教。说一套做一套,就不会获得人们的信赖和信服。

下面讲一个言传与身教完全割裂的例子,作为反面教材。

“吏不畏吾严,而畏吾廉;民不服吾能,而服吾公。公则民不敢慢,廉则吏不敢欺。公生明,廉生威。”这则著名的三十六字官箴,现在几乎人人耳熟能详。它是由明朝山东巡抚年富创作的,但被埋没,直到山东泰安知府颜希深在其衙署内的残壁中发现它,遂当作座右铭,并以家训传给子孙。

道光年间,颜希深孙子颜伯焘到陕西任职道台,就将此官箴拓片带到陕西,请长安知县张聪贤重加摹刻,“置碑洞以广其传”,这就是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三十六字官箴碑,从此广为人知。

颜家是世代高官。颜伯焘历任陕西督粮道、甘肃布政使、闽浙总督等官职,自称携带该官箴赴任,刻石立碑,“不敢不以公廉自励”。

作为闽浙总督的颜伯焘,是鸦片战争的主战派。他把各城巨炮运到厦门,列在海口,炮身极重,需要几十人才能拉动。颜伯焘为节省军费,不造炮车。有人进言说,炮台在墙外,必须用炮车拉回,不然兵丁不敢出墙装弹药。颜伯焘说,一炮就能将英人消灭,何须再装弹药?英人一来轰塌炮台,颜伯焘狼狈而逃,连衣服都丢失了。此战清军战死总兵1人,副将以下军官7人,士兵难计其数。但颜伯焘的战报却说他击沉英轮1艘、兵船5艘,取得了胜利。

颜伯焘因此被撤职,后返回广东。时任福建道台的张集馨记录了他回老家时的铺张排场。

当年二月底,颜伯焘回乡经过福建漳县。漳县接到上站差信,预备了大批夫马接待。从三月初一开始,每天有六七百名扛夫运送颜伯焘的辎重财产过境。初十那天,大雨中颜伯焘到达,跟随的抬夫、家属、舆马仆从有三千多名,漳县安排了四百余桌酒席招待。

颜伯焘一到漳县就住下不走了。三千随从,每天几百桌酒席,当地蒋县令不堪接待重负,求张集馨想办法让颜伯焘快点离开。颜伯焘对张集馨说,虽然天气放晴,仍然不能上路,只有黄守备说可以走,他就走。张集馨将这信息告诉蒋县令,蒋县令就去拜访黄守备,给了50两银子作为报酬,黄守备才说服颜伯焘,决定3月15日离开漳县。

15日,张集馨和一干人等送行颜伯焘。见大小轿十余乘,每轿轿夫四名,轿前有高级官员的侍从护卫引马,轿旁则兵役八名,每轿都是这样。还有其他一些莫名其妙的随员。张集馨感慨“无怪用夫之多也”。问蒋县令:“自初一至初十日,无日不过行李,安得许多辎重?”蒋县令说,颜伯焘的仆人及军营马弁包揽商人货物,乘机利用公共驿站运送私货赚钱。

福建龙溪有乡勇一千两百多名,平日里没什么用场,张集馨奉命裁撤。正当他准备下发公文的时候,赵知府率领各县令来到张集馨当官的道台衙门请求稍缓,说,颜伯焘过境,蒋县令招待花去一万多两银子,不借乡勇的名义无法弥补。张集馨慨叹“国家粮饷,乃如是至滥费也!”

一个撤职的战败之将,回家通过官方驿站,还有如此排场,花费如此之巨,对地方的骚扰如此之烈,他自己却恬不知耻,也算奇葩。

对照颜伯焘的行为和他极力推广的三十六字家传官箴,言传与身教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,真是黑色幽默。他提倡的“廉”和“公”在哪里?人们对于他的自我标榜和实际操行,无不嗤之以鼻 。

(梁发芾)


【人间草木】


名称:云南红景天

保护级别:国家二级

分布:陇南、天水、甘南

简介:云南红景天,多年生草本,我国特有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。全草药用,有消炎、消肿、接筋骨之效。此外,云南红景天抗逆性较强,常生于岩缝,可用于假山造景。

(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、陈学林提供)
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