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首页 > 工作之窗

周末荐“廉”第十九站 | 古渡风物讲古今

  西出兰州城不足百里,即到河口古镇。这座千年古镇因地处庄浪河流进黄河的入口处而得名,是古代黄河上游著名的四大渡口之一,被誉为“金城西大门”。

640.jpeg

  古时,河口镇是丝绸之路与唐蕃古道交会的咽喉地段,又有黄河水路之便。作为兰州通往青、新、藏的门户,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,也是商旅争相发展之处,还是甘肃省第一个海关所在地,故而往来车马舟楫不断,各地商贾云集,经济一派繁荣。如今,古镇虽然不再承担商驿使命,但风景不减当年,古道、古渡、古街风采依旧。

640 (1).jpeg

  历史上,经河口西行者不可胜数。西汉时期,张骞凿空西域贯通丝绸之路,河口作为水旱码头过往行旅日甚。东晋时,高僧法显过河口,沿丝绸之路北线往天竺取经求律,瞻仰佛迹。而后,唐玄奘到天竺取经,是经由河口,然后走武威、张掖、瓜州,继续西行。

  唐贞观十五年,文成公主入藏,从河口渡过黄河,过日月山,在扎陵湖南岸与率部众前来迎接的松赞干布会合,经玉树进入吐蕃。唐长庆元年,唐穆宗诏令宰相等十七名重要官员与吐蕃的使节在京师长安盟誓,次年又遣大理卿兼御史大夫刘元鼎赴吐蕃逻些(拉萨)重盟,史称“唐蕃会盟”。

  第一次鸦片战争,林则徐被革职发配新疆戍边,途经河口,他在这里提出了著名的“器良、技熟、胆壮、心齐”八字救国要言。同治年间,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阿古柏时,率湘军沿途遍植柳树。现如今,古镇东稍门外那棵150年树龄的左公柳,依然绿意盎然,印证了古道的沧桑。

  古镇辖四街十七巷,即东南西北四条街十七个巷道,现存古民居37处、200多间,从古镇中心的钟鼓楼向四方望去,四条街格局方正,泾渭分明,就像一张棋盘,而留存着的明清古民居如同棋子,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棋盘上,依然诉说着往日的荣光。

640.png

  古镇的东街上,“甘肃第一海关”的牌匾悄悄隐藏在雕花的廊檐下,这便是始建于清代的海关遗址,为明清时期典型民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建筑。在四合院的一面墙壁上,保存着当时甘肃海关的标志,这块海关“logo”用土砖层层雕刻,犹如朵朵浪花。

  18世纪70年代,英、俄等国开始在中国进行经济活动。光绪七年(1881年)二月,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《中俄伊犁条约》,俄商取得了从嘉峪关到河口地区的贸易特权。俄商将大量商品通过河口转往其它地区销售,河口便成为中俄贸易活动的一个重要地区节点。光绪八年(公元1882年),清政府在河口设立了专门检验、检查、通关收费的“河口海关”,这便是兰州乃至甘肃最早的一处内陆“海关”。

640 (1).png

  古镇拥有浓厚多姿的历史文化,河口古纱灯便是其中之一。河口古纱灯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,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纱灯四面都各有一段经典的历史故事或者民间传说。四扇灯面通过榫卯结构连成一体,便于拆卸。古老的纱灯多是“羊油灯”。夜晚点燃烛芯后,火光随着微风浮动,映照在灯面上,使得灯上的人物活灵活现,摇曳生姿。古时各家门前都悬挂着纱灯,烛光点亮着整个古镇,形成独属于河口人民的万家灯火。如今,古纱灯焕发出新的活力,黄河女神、黄河祈福灯阵、生命火树等让古镇夜景美轮美奂。

  岁月混着风雨磨损了古道曾经的风光,却也镌刻出鲜活的历史记忆,描画出别致的历史韵味。老街深巷,古渡旧宅,漫步在河口古镇,每一步都踩出一个故事,每一眼都氤氲着人间烟火。(资料提供  西固区纪委监委 马艳   图文整理 黄彤彤)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