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首页 > 工作之窗

周末荐“廉”第十二站 | 兰山书院听弦歌

 明清时期,兰州发展成为西北重镇,经济的繁荣为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。到了清代,兰州城内先后兴办兰山、求古、五泉、皋兰四所书院。位于秦安路的兰州市第三中学就发端于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兰山书院。


 1724年,甘肃巡抚卢询捐养廉银,创立“正业书院”,置射圃,立坊表,招收诸生肄业。1735年,巡抚许容将正业书院改建为省立兰山书院。此后170年间,兰山书院经多次维修扩建,最终成为当时甘肃规模最为宏大的省立书院,以藏书之丰富闻名全国。

 岁月更迭,兰山书院的建筑已经淹没于历史之中。但我们可以从三中校史馆的珍贵史料中,勾勒出书院的建置与规模、庄重与宏伟。据史书记载,兰山书院是一组坐北朝南的建筑群,以“中为文仁堂,后为敬逊堂,又后为射圃”的中轴线而展开,规模并不算小。“道光二年重修,新增、补修屋宇共四十六楹,诵之声达街衢,一时古学之盛为前所未有。”可见当时场面,也是甚为壮观的。我们今天要重点讲述兰山书院曾经的老师和学生。


兰山书院复原图

 书院院长通常被称为山长,是书院的灵魂人物,他们既承担着书院的行政职责,同时又是传播学术文化的中介。兰山书院以“兴贤”“育才”为办学宗旨,山长多为饱学鸿儒,他们的学术光辉、道德力量感召着学子,催其奋发。

 山长牛运震为雍正癸丑科进士,官历秦安、平番 (今永登县)知县。后任兰山书院山长。牛运震治学期间,甘州、凉州,甚至陕西的学生都来从学。学生吴镇12岁便能作诗,26岁考入兰山书院,牛运震赞其才华,寄予厚望,“旷代才人三数公,努力当为第一流。”因材施教,为吴镇精讲作诗章法。吴镇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,不仅诗愈来愈好,为官山东、湖北、湖南等地时,在任所兴修水利,劝课农桑,平反冤狱,政声卓著。此后,吴镇被聘为兰山书院山长,课士授徒达八年之久,务崇实学,学生多有成就。

 著名朴学大师、陇上“二澍”之一的张澍也曾在这里任山长。张澍对诸生一心苦练八股、醉心科举很有看法,认为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,要求诸生从根本上来,引导他们学有用之学。张澍还精校书院藏书,引证贯通,并著成《五凉旧闻》,专记乡邦故实,意在授学生治学之道。

 在170年的办学历程中,兰山书院为西北地区培养了众多仁人志士、鸿儒精英,“陇上铁汉”安维峻、著名教育家水梓等都曾是兰山书院学生。

兰山书院科考第五名答卷

 安维峻曾任监察御史,一个小小六品官,竟敢上书《请诛李鸿章疏》,弹劾权倾朝野的一品大员李鸿章。不仅如此,他敢于斥责臭名昭著的大太监李莲英,甚至训斥慈禧太后。安维峻心怀天下、刚正不阿、嫉恶如仇的高尚气节为世人所敬仰,伊犁将军志锐以“陇上铁汉”的印章相赠,鲁迅先生也曾赞其“是中国的脊梁”。水梓,甘肃著名教育家,曾担任甘肃省立一中校长,桃李满天下,擅书法精诗文,为政治、法律、佛学、诗文、书法为一体的奇才,在兰州有陇上第一名流之誉。

 1905年,停科举、废书院。次年春,兰山书院改为“甘肃省立优级师范学堂”,后几易其名。1913年,同盟会会员邓宗有感于甘肃女子教育滞后,与进步人士劝募经费,在兰州南府街(今金塔巷)租赁民房,创办了甘肃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,后更名为“甘肃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”,迁往兰山书院旧址。1936年,又更名为“省立兰州女子师范学校”。


 1923年,张一悟回到甘肃,先后在省立一中、兰州女师任国文、历史教员,利用讲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。还将《觉悟》《新青年》等进步书刊介绍给青年学生,鼓励他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。同时自编教材,提倡白话文,讲授唯物史观,宣传民主与科学,鼓励妇女解放、婚姻自由,传播革命思想。1927年4月初,中共甘肃特支发起成立了青年社,兰州女师成为青年社的活动中心之一。兰州女师不仅为西北地区输送了大量优秀师资,也孕育出鲜亮的红色基因,并传承至今。

 1965年,兰州女师改办为“兰州市第三中学”。50多年来,兰州三中始终秉承书院文化传统,赓续女师红色基因,“兴贤者之风,育国之英才”,弦歌不辍,薪火相传,立德树人。


 兰山书院虽然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,但其三百年来孕育发展的文化根脉、历经百年仍光彩照人的治学精神从未断过,也将延续在一代代三中人身上,续写出百年名校的荣耀辉煌。(资料提供  兰州市第三中学 尚云飞  图文整理  黄彤彤)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