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首页 > 廉政要闻

【清风典历】燕地可安雄心乎

9月16(网站).jpg

 

【译文】

后来武帝年老了,而太子又不幸去世,还没有确定继承人,这时燕王刘旦派使者来京上书,自请回到长安充任宿卫。武帝看到刘旦的上书,把它扔在地上,大怒说:“生子应当放到齐鲁礼仪之乡,如今把他放在燕赵之地,果然有争夺权位不知谦让的端绪暴露出来了。”于是立即派人把刘旦的使者斩首于宫阙之下。

等到武帝驾崩,昭帝刚刚继位,刘旦果然心生怨恨而责怪朝廷大臣。他自认为是武帝现存儿子的最长者,理应由他继位,于是便与齐王之子刘泽等策划叛乱,扬言道:“我哪里会有这么小的弟弟!如今继位的是大将军霍光的儿子。”刘旦正要起兵,事被发觉,依法当诛。昭帝缘于骨肉之情,宽大隐忍,将案件压下没有声张。公卿派大臣请求处理,昭帝便派宗正刘某与太中大夫公户满意、两名御史,一同前往燕国,讽劝晓谕燕王主动认罪。

宗正刘某等到了燕国后,各在不同的时间,轮番会见并责问刘旦。宗正是执掌刘氏宗族谱籍的官员,他首先去见刘旦,说明昭帝确实是武帝的儿子。接着御史大夫再去见刘旦,用国法责备他,问道:“燕王欲起兵造反,罪状明确,应当治罪。汉家有大法,诸王就算犯了纤小的罪过,也得依法直接处置,怎能宽恕大王你?”用法律条文对他进行震慑。刘旦的情绪逐渐低落,心里恐惧。公户满意深通经术,最后去见刘旦,他引述古往今来应当遵守的准则,讲及当前的国家大局,言辞温文尔雅,说话头头是道。他说:“古时的天子,在朝廷内一定设有异姓大夫,用来匡正王族子弟;在朝廷外一定设有同姓大夫,用来匡正异姓诸侯。周公辅佐成王,杀了两个弟弟,所以国家得到治理。武帝在世时,还能宽恕您。如今昭帝刚刚继位,年纪幼小,还没有亲自执政,国事都委托给大臣。古时候诛讨惩罚都不偏袒亲戚,天下才能大治。现在大臣辅政,奉法率直行事,不敢有所偏袒,恐怕不能宽恕燕王。大王可要自己谨慎,不要让自己身死国灭,被天下人耻笑。”这时刘旦真的害怕了,叩头认罪。大臣们为了调和昭帝与刘旦的兄弟关系,并未将他绳之以法。

后来燕王又与左将军上官桀等勾结谋反,扬言道“我的年龄仅次于太子,太子不在了,我应当继位,是大臣们共同压制我”等等。当时大将军霍光辅政,他与公卿大臣们商议道:“燕王旦不改过归正,仍然为恶。”于是按照法律判罪,将进行诛杀。刘旦自杀,封国撤销,正如他的封策书上说的那样。主事官员还请求杀掉刘旦的妻子儿女。昭帝念及骨肉亲情,不忍执法,宽恕了他的妻子儿女,把他们贬为平民。古书上说“兰根和白芷,浸泡在臭水里,君子就不再靠近,平民也不再佩带”,这是因为泡臭了的缘故。

【小识】

 在汉武帝的六个儿子中,燕王刘旦是很有才能的一个。班固说他“为人辩略,博学经书、杂说,好星历、数术、倡优、射猎之事,招致游士。”无疑是个博学多才、胸怀大略的领袖人物。小小的燕国,怎能容得下他大大的本事?况且前面的两个哥哥都已经死了,按照长幼有序的排列,他身为长子,理当继承皇位。可亲爹就是不按常理出牌,把皇位交给了最小的刘弗陵。刘旦是一百个不服气,一千个不服气,干脆反了。

燕王的典故让我想起了梁孝王,那也是“少有一身兼将相”的人才,也是为了那把龙椅,差点丢了身家性命,最后闷闷不乐而死。

看来不但皇帝不是好当的,皇帝的妻子儿女也不是好当的。天子的那身行头,穿上了是龙袍,穿不好可能就成“笼”袍了。

人心不足蛇吞象。对权力攫取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。照老百姓的说法是“发了财,想升官,做了皇帝想登天”。刘旦落得个自杀的下场,就在于谋反不成,还要再来一次,所谓“天堂有路你不走,地狱无门偏要来”是也。

倒是司马贞说了句公道话:“斯实父德不弘,遂令子道不顺。然犬各吠非其主,太中、宗正,人臣之职,又亦当如此。”(玄承东) 

玄明粉 (1).jpg

玄明粉:为细的粉末。白色,无光泽。不透明。质疏松。无臭,味咸。有强湿性。泻热通便;软坚散结;清热解毒;清肺解暑;消积和胃。主治实热积滞;大便不通;目赤肿痛;咽肿口疮;痈疽肿毒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