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首页
> 廉政教育 > 廉政文化

【清风典历】浮世生涯原是梦 纷纭是非任君说

11月17(网站).jpg

 【译文】

 谢朓是平庸之辈,品行才能无足称道,有幸遇到圣上英明,录用我这一介文人,表扬我的小小优点,我才得以告别农耕,来到梁园做文学侍从。……不料大海沧波尚且镇静,而波臣已动荡失所;渤海的春天刚刚来临,旅居的鸟儿却已飞走。(致使)藩王您的府邸凄寒,我江陵的故居冷寂。离别的轻舟已经远行,我形影相吊,寂寞行舟。白云一任悠悠,荆州城的东门却从此不见。离您越远,越感受到您的恩德深厚。只盼望来年春天,我在建康江边等候您的归舟;当您在建康再建府邸时,我再来虔诚效命。簪履为伴,交谊永存,即便身死异地,也希望妻子儿女能有所依托。拭泪告别,悲伤胸臆。以此向您表达我的拳拳之诚。

 【小识】

 谢朓是谢灵运族侄,出生于谢灵运去世三十多年后,主要生活在南齐时代。虽然谢朓也出身于陈郡谢氏,但随着政权的迁转,谢朓时期的陈郡谢氏已远非东晋鼎盛时期那样显赫。谢朓母亲为宋文帝第五女长城公主,但妻子则是寒门武将王敬则之女,在婚宦极重门第的时代,谢朓娶寒族武将之女,确实说明此时的陈郡谢氏已完全不似东晋时的如日中天了。

 谢朓好学,有美名,诗文清丽,但不善言辞。早年他预入萧子良“竟陵八友”之列,成为“八友”之中最优秀的作家。之后的仕途主要与隋郡王萧子隆、齐明帝萧鸾有关。萧子隆好文学,谢朓以文学侍从的身份跟随至荆州,在此前后,谢朓多有名篇传世。萧鸾篡权登基后,谢朓受到重用,掌“霸府文笔”,他也因此而感恩戴德,忠诚效命。

 此后的南齐政坛翻云覆雨,阴晴无端。谢朓因忠于萧鸾,处事左右为难,甚至进退失据。为绝后患,萧鸾欲尽诛齐武帝萧赜之后,首先便废杀隋郡王萧子隆,谢朓作为曾被信任的隋王旧臣,却一言不发;萧鸾忌惮谢朓的岳丈王敬则,处处防范,王敬则拟起兵废萧鸾,结果被谢朓告发,王敬则被处死,谢朓有家难回,因为妻子“常怀刀欲报朓”(《南齐书•谢朓传》);萧鸾死,其子萧宝卷继位,昏庸无能,萧遥光等人企图废萧宝卷,又来拉拢谢朓,谢朓故技重施,再次告发,不过这次很不幸,他被萧遥光等人罗织罪名处死,年仅36岁。

 谢朓一生胆小怕事,却又贪恋利禄,正如他所说“常恐鹰隼击,时菊委严霜”“既欢怀禄情,复协沧州趣”,所以,后人批评他是“畏祸”,“天下疑其反复,即与吕布、许攸同类而共笑也”(张溥语),将谢朓与吕布、许攸的背主相提并论。这样的说法有理由,毕竟谢朓的行为确实尴尬至极,作为著名的士大夫、文人,最后的结局竟然是妻子藏刀欲杀之,这不得不说是莫大的悲哀。对于曾经感激涕零、倍示虔诚的旧主萧子隆,在其被杀前后,谢朓一无表示,也的确留下了后人批评的口实。这些事实,他已经洗刷不掉了。

 但是,如果放宽视野,我们就能看到,南朝的政变要比东晋时期血腥,几乎每次南朝政变都伴随着血腥杀戮,甚至是赶尽杀绝。所以,南朝文人所面临的,不仅是短时期内的朝代更迭频繁,而且还有每代之中的政变频繁和血腥杀戮,因此,他们面临的抉择要远比东晋时艰难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南朝文人大多数都难称纯臣,甚至如庾信被讥讽为“四朝十帝足风流”的根源(当然庾信还有北朝因素)。试想,假如我们是局中人,我们是谢朓,面对翻云覆雨的政局,那该怎么做?又会怎么做?如果以这样的眼光去看谢朓,我们以为,就不必去苛责谢朓,他的人格还远不完善,他的行为进退失据,他的能力十分有限,他不过是一介文士而已,却被动地、无能为力地卷入了朝秦暮楚、波谲云诡的时代政局之中,他以为他的忠诚能带来好的结果,可事实是,他的忠诚只不过是愚忠,他的行为带来的是灭顶之灾。

 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谢朓作于永明十一年(公元493年)的《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》,我们似乎能多给谢朓一些宽容。谢朓以文采而得萧子隆亲信,这引起了同僚嫉妒、谗言,所以被调离,赴建康任中军记室,临别前,他写下了这篇南朝骈文的名篇。文章主旨是感恩和离别,但谢朓却能在极力逞展文采的同时,使辞藻富丽却没有密不透风,典故极多却混融无迹,极具声色却清丽可人,体现出极强的文字驾驭之功,这既是南朝文风和审美所致,但更是谢朓镕裁修饰所致。尤其是考虑到感恩文字易落俗套的写作实际,我们不得不佩服谢朓高超的文学才华。

 就本文的感恩主题来说,谢朓既悬想离开之后荆府凄寒、故居冷落的情状,又表达了在建康候迎萧子隆归来、再度效忠的期盼,还表达了将妻子儿女托付于萧子隆的希冀,可谓一忠到底,彻头彻尾。这样的感情,放在当时的离别之下,是可以理解的,而如果联系后来谢朓的所作所为,那评价就颇为微妙了。是非恩怨,诸君裁决。(萧寒)

莱菔子.jpg

 莱菔子:种子类卵圆形或椭圆形,稍扁,长2.5~4mm,宽2~3mm。表面黄棕色、红棕色或灰棕色,味淡、微苦、辛。消食除胀,降气化痰。用于饮食停滞、脘腹胀痛、大便秘结、积滞泻痢、痰壅喘咳。各地均产。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