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首页
> 廉政教育 > 廉政文化

【清风典历】寒士一呼贯青史

10月27(网站).jpg

 【译文】

 谷底的松树茂盛挺拔,山巅的草苗离离下垂;尺寸之长的山巅草茎,却荫蔽了百尺之高的谷底松枝。世族子弟一个个地登上高位,寒门的英俊之才却沉沦下僚。这是各自所处地势使然,早非一朝一夕之事。金日磾、张安世等家族的后代凭借着祖宗旧业,七代人都一直担任朝廷的高级官吏。冯唐难道不是奇伟男子吗?可是他老年白首,却仍担任郎署小吏,而不见朝廷召唤、重用。

 【小识】

 在西晋喧嚣而浮华的文坛上,左思是难得一见的丈夫和清流本色。他出身于下层官吏家庭,虽然才学瑰伟,但仕途坎坷,借助于妹妹被选为宫中才人的机会,他才得以移居洛阳,进入京都生活圈。在看重家世、相貌和崇尚清谈的京洛士风中,左思长相丑陋、口吃,且出身寒微,因此他长期受到冷落,功名蹉跎。多年后,左思终于认清了西晋官场角力倾轧的本质,坚决不同流合污,走“清者自清”的道路。但是,由于自视极高,满腹经纶且文采出众,所以,他对污浊的政治生态充满愤慨。《咏史》八首就是左思批判现实、抒发愤懑、表达伟岸个性的著名诗作,也是赢得“左思风力”、奠定左思文学史地位的作品。

 本诗起兴高明。“兴”即发端、开头。怎么开头呢?有时候,作者随意借景发声,起兴之景与诗歌内容关联不大,诗歌质量就相对不高。高明之作多精致起兴,起兴之景与诗歌内容融合无间,如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”和“青青河畔草,绵绵思远道”,就是将凄寒的秋景与怅惘的心绪完美结合起来,将铺满天涯的芳草与弥天漫地的思念水乳交融起来。这就是我国古代诗歌经典的“起兴”手法。

 本诗开头,左思借谷底劲松和山巅草苗这两种毫无关联的物象类比起兴,赋予它们深刻的象征意义。咫尺草茎居然荫蔽了谷底的百尺劲松,凭什么?凭的是山的高度,而不是自身高度。同理,西汉官宦世家金日磾、张安世家族,其子孙冠盖蝉联达七代之久,不就是凭着老祖先的冢中枯骨吗?难道还凭其自身的能力?相比之下,寒族子弟虽然像谷底劲松一样英俊挺拔、才华横溢,却只能是长期偏居谷底、沉沦下僚。诸君且看,英伟的冯唐,汉文帝时一直仅居郎署,徒然地消耗岁月;直到汉武帝时,才闻名召见,但那时的冯唐已经老去颓唐,即便安车蒲轮也无济于事了。很明显,左思所说的“沉下僚”,必然地包括了自己,因为他蹉跎太久,心中燃烧着积久的愤怒,必得抒发始为快。当然,左思并非破口大骂,而是秉持着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,以类比起兴,委婉说来,借议论史事来讽喻当代,即便可能引起当政者的猜忌,但也无法对号入座、无计可施。

 再扩展一步来看,这样内容充实、风格俊朗、感情浓烈、议论尖锐的咏史之作,相比起内容空洞而辞采繁缛的大多数西晋诗作,显出了鹤立鸡群的挺拔英姿,也凸显了左思个人的丈夫气度和清流本色,让我们似乎再次看到了建安诗歌刚健充实的风貌,因而,钟嵘评之为“左思风力”。“风力”即“风骨”,言下之意,左思咏史诗与“建安风骨”是同一档次、同一品格的作品。这个评价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可,因而奠定了左思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。自左思之后,咏史诗影响始大,才成为受人瞩目而佳作迭出的重要题材。可以说,咏史诗不始自左思,但真正形成壮观气象,完全是左思风力所致。(萧寒)

土荆皮 .png

 土荆皮:根皮呈不规则的长条状,扭曲而稍卷,大小不一,厚2~5mm。外表面灰黄色,粗糙。杀虫,止痒。用于疥癣瘙痒。主产于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南、福建等地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